“上海回来了”。自6月1日,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以来,这样的感慨时时能听见。
不仅仅是更多菜场、超市的线下回归,也不仅仅是老字号门前重新排起的长队。在黄浦,居民们期盼已久的旧改喜讯相继传来:蓬莱路地块、783街坊南块与北块两个地块,均高比例通过了二轮意愿征询。
上周,备受市民关注的今年黄浦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,也迎来了部分复工。今年全区共安排重大工程建设项目39个,涵盖市政基础类、社会事业类、公共服务类等多个领域。这些项目的建成落地,对黄浦区的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意义重大……
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,复工复产加快推进,社会流动性逐步放开,“降新增、防反弹”压力依然存在。这几天社会面零星出现的新发、散发病例,提醒着我们,疫情防控这根弦,丝毫松懈不得。
黄浦作为中心城区核心区,面临着输入性、流动性、集聚性等多重风险叠加的考验,回应这样的考验,就需要继续紧扣“控得住、放得开”的要求,以更加严格的手势,抓深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。在此前提下,全力推动复工复产、复工达产,稳主体、强动力、惠民生。
一头是“控得住”,一头是“放得开”。难不难?难。“两难”如何变“双赢”?这中间的“平衡之道”又怎么走?
“控得住”是底线,考验的是灵敏、高效、精准。
拿黄浦构建“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”来说,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有多个点位,除此之外,还有流动采样车穿梭于人员集中的居住区域和商务区,“上门”进行采样工作。这一切,体现的也是对防控机制和体系的不断完善。
“控得住”是为了“放得开”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常轨道,时不我待。如何以超常规的努力稳预期、强信心,其中最关键的,就是为民解忧,助企纾困。
这几天,在大兴街105号783街坊征收基地,不少居民前来询问办理相关征收事宜,意味着旧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,已经迎来了复工。而就在上海正式转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时,黄浦从10个方面提出36项具体举措,对市场主体关心的复工复产、产业纾困等方面分类施策,积极重振经济发展。
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“大上海保卫战”,与之相比,面对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”这道试题,不仅丝毫不显轻省,而且需要投入加倍的努力,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考验中,真正实现“两手抓”“两手硬”“两手赢”。
我们的城市正在加快复苏——“上海回来了”。但是,“托举”起一个如常的上海、一个更好的上海,还需要我们再提一口气,再加一把劲。明天,根据本市疫情防控的统一安排,黄浦将集中开展全区全员核酸筛查。风险挑战之下,一些必要的防控举措虽然会给市民群众带来一定影响,但一时的不便是为了更长久的方便,为的是让我们可以更安心地工作与生活。只要大家共同努力,繁荣繁华的上海就一定会尽快重现。
转载请注明:imtoken钱包下载_imtoken钱包手机端下载_imtoken官网【最新版本】 » 【imtoken手机app】一周记丨“两难”变“双赢”,我们还要做些什么?